杏林医学网  
杏林医学网

静神与养生


作者:[佚名] - 发布:2011-1-26 21:50:45 - 类型:整理 - 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

   中国古代将精、气、神奉为人之三宝,三者对人的健康和养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其中的神为生命的主宰,宜于清静内守,而不宜躁动妄耗。因此古人养生就以调神为第一要义。通过清静养神、四气调神、积精养神、修性怡神、气功练神等形式,最终达到体气平和而延长寿命。

  历代先贤注重静神

  精神养生的思想始于老庄,他们提出的”清静无为”的思想主张,虽然有消极的一面,但在摄生保健方面却有可取之处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静为躁君。”意思是说,“静”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,是“躁”的主宰。因而他极力主张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,即要尽量排除杂念,使心灵空虚,始终如一地坚守清静,使神气静而不躁。庄子承老子之学,亦提出了“虚静恬淡,寂寞无为”的主张。他还在《庄子·刻意》中把“纯粹而不杂,静一而不变,淡而无为,动而以天行”作为“养神之道”来提倡。这里的“动而以天行”,说明庄子在主静的同时,认识到了神气还必须静中有动的一面,较老子的认识进了一步。

  《黄帝内经》继老庄之后,第一次从医学的角度提出了静神以摄生防病的思想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说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”“恬”就是内无所蓄;“淡”就是外无所逐;“虚无”是虚极静笃,臻于自然的意思。“恬淡虚无”实即摒除杂念,畅遂情志,神静淡泊,保持“静养”之意。

  三国时期的著名养生家嵇康在《养生论》中提出“修性以保神,安心以全身”等以静神来养形的养生学思想。他主张“清虚静泰,少私寡欲”。认为只有这样,才能“形神相亲,表里俱济”,从而益身长寿。

  唐代孙思邈提倡“少思、少念”以静神。明代李梃在《医学入门·保养说》中说:“精神内守,则身心凝定,而无俟于制伏之强,如今之静功也。”他提出“以理求静”的原则,主张“正思虑,以养神”,认为“主于理,则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悦,不求静而自静”。他的这一原则对于静神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。

 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《老老恒言·燕居》中指出:“养静为摄生首务。”他从实际出发,给“静神”赋予了新的内容。他反对道家虚无缥缈之绝对的“静”,主张神宜相对于静,认为神不用不动固然属于静,然而用之不过,专一不杂,动不妄动,同样具有静的意义,从而使静神之说前进了一大步。

  静神益于自我调整

  虽然气功和瑜伽术、修禅在修炼方式和终极目的等方面有很大不同,但他们都是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,都要求以调身、调息、调心的方法来达到入静状态,从而调整身心。这里的“入静状态”指的就是放松身心、排除杂念、驾驭意念等方式,使其意识由紧张或清醒的状态逐渐进入一种似睡非睡、似醒非醒的状态,在主观上呈现“恬淡虚无”的境界。

  然而它们不单单停留在“神静”的层次上,还要求人在“入静”的情况下,积极运用自身的心理潜力给身心以积极影响,从而调整身心,延年益寿。

  事实证明,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潜力巨大的心理-生理-形态自调机制。心理学研究认为,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自身调节能力。心理生理学、心理免疫学的研究也证实了人类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,改变自身的生理病理状态,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。因此,无论是古人提出的“静神”的养生方法,还是当前流行的瑜伽术等,都要求能达到身心入静,从而自主或不自主地运用其自身的调节机制来调节身心。

  拿气功来说,大量研究已证实,气功入静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,比如,脑电图呈现小节律增强、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、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、心率减慢、血压多降低、周身微循环改善、呼吸柔和舒缓且均匀深长、肺活量增大、胃肠活动增强、机体免疫能力提高等等。总之,入静状态下,各系统的指标都出现了相应的有益的改变。

  静神养生侧重实践

  养生是侧重于实践的一门学问,我们在充分认识到“静神”的重要性之后,还要重视“静神”养生的原则和方法。

  顺从自然,适应社会。中医学认为,人、自然、社会是合一的,即所谓的“天人合一”。人一定要顺应自然,适应社会。只有如此,才能心身协调;求得神静,违逆自然之道则会躁动不宁。

  修德养性,少私寡欲。唐代孙思邈说:“德行不克,纵服玉液金丹,未能延寿。”他强调:“性既自善,内外百病皆悉不生,祸乱灾害亦无由作,此养性之大经也。”少私寡欲有赖于思想的纯正,忧心忡忡、永不满足往往产生忧郁、失望、苦闷的情绪,从而扰乱精神的清静。

  动静结合,形神兼养;动以养形,静以养神。嵇康说:“形恃神以立,神须形以存。”可见形神相互依赖的重要性。“动以养形”与“静以养神”并不矛盾,二者互相协调,相互补充。只是“动以养形”要以形劳而不倦为度。而且动静本来就不冲突,身体的活动与精神的恬淡恰恰可以相互调节制约。

  精神乐观,心态平静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说:“内无思想之患,以恬愉为务,以自得为功,形体不敝,精神不散,亦可以百数。”所谓“恬愉”,即安静乐观。只有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,才能拥有一份平静的心态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liuxiuru.com/health care/2011/1690.shtml
出处:中国中医药报
责任编辑:liuxiuru
打印本页】【关闭本页】【返回列表
相关文章
·[医学要闻]2012ESC新发布的心肌梗死新定义 (2012-08-29)
·[医学要闻]Stroke:肺功能下降与SAH风险增高相关 (2012-08-29)
·[医学要闻]ESC2012年会上将陆续发布5个新指南 (2012-08-29)
·[中医文档]活用天麻钩藤饮治眩晕 (2012-08-17)
·[医学要闻]公园慢跑可降低心理问题危险 (2012-08-17)
·上一篇:拔罐可疗疾 选择有宜忌
·下一篇:冰雪运动防伤害
 文章评分
  • current rating
-5 -4 -3 -2 -1 0 +1 +2 +3 +4 +5
 栏目浏览最多 更多>> 
·多喝消食粥
·哪些蔬菜不能拌着吃
·行医德为首 养生心为先
·晒太阳有讲究
·教你家中自治感冒
·部分减肥方法有损健康
·长期喝啤酒易致7种疾病
·内外调理防治皮肤瘙痒
·吃火锅放点啥能去火
·进补须对症 辨证很重要
 栏目最新文章 更多>> 
·多喝消食粥
·三淡益养生 乐观能延寿
·内外调理防治皮肤瘙痒
·食疗益健康
·哪些蔬菜不能拌着吃
·长期喝啤酒易致7种疾病
·吃火锅放点啥能去火
·教你家中自治感冒
·立春食疗方6款
·立春养阳助生发
 站点最新文章 更多>> 
·[综合信息]如何实现医院管理人才队伍职业化
·[综合信息]为中医院培养管理过硬的“当家人”
·[医学要闻]安徽查处多家违法染色增重中药饮…
·[医学要闻]我国多部门联合加强含麻黄碱类复…
·[医学要闻]推动医改,个人医保缴纳比例或提高
·[医学要闻]大脑代谢与生物钟紧密相连
·[医学要闻]2012ESC新发布的心肌梗死新定义
·[政策法规]索赔逾3万医患不得自行解决 沪发…
·[医学要闻]上海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列入研…
·[医学要闻]Stroke:肺功能下降与SAH风险增高相关